几天前某权威媒体透露,我国模拟电视机拥有量已经高达3.5亿余台。该媒体同时表示,假设中国在2015年完成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那么机顶盒的市场价值将达数千亿元。 然而最近不断有消息传出,一些厂商将退出利润稀薄的中国机顶盒市场。由于中国机顶盒市场预热时间太长,短期投入没有收到失效,致使许多厂商退出机顶盒市场,业界人士如此猜测。 事实上,从这个事件折射出来的是中国机顶盒市场真实的生存现状,许多厂商在巨额利润的鼓惑下投身于这个产业,结果迷途难返,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这就引出一个严肃的话题,我们是否严重夸大了机顶盒的盈利前景? 资本追逐下的生存现状 有一点是许多媒体没有提到的,机顶盒在中国的兴起,与当年比尔·盖茨来中国推广的 “维纳斯计划”密切相关。虽然当年提出的概念明显超前,最终迫使宏大的3C战略流产,但是这客观地为现在机顶盒市场的发展做了前期铺垫。越来越多的电子企业介入机顶盒研发生产,无疑是看准了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大趋势。 数字电视计划启动之初,曾有预测认为,中国市场目前有近3亿台电视,这些模拟电视不可能都换成数字电视,如果要接受数字信号,它们就必须购买机顶盒,预计这些用户购置机顶盒所形成的市场将达到3000亿元,其中包括1亿户有线电视用户购置机顶盒的1000亿元。 面对市场潜力巨大的机顶盒市场,国内厂家早已未雨绸缪,而且他们更看好相对成熟的发达国家市场,其产品已经出口美国、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斯坦福商业咨询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全球有线数字机顶盒的用户数量为2800万,卫星机顶盒用户数为5100万,数字地面广播机顶盒用户数为200万。这些数字在2004年平均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中数字地面广播机顶盒用户数的增长率比卫星机顶盒用户的增长率高5%。 实际上,目前支撑我国机顶盒企业不断扩大产量的就是庞大的出口市场。创维、长虹、康佳、TCL等传统彩电企业也已经进入机顶盒市场,就连清华同方、长城等IT厂商也开始涉足机顶盒领域。此外,芯片供应商、整机方案集成商、中间件供应商、条件接收(CA)供应商等也都在中国展开了布局。 但是,这个巨大的市场现在还只是停留在制造商和运营商的商业计划书中,机顶盒市场推广比预料的要慢。有媒体透露,到2004年全国有线电视用户购买机顶盒不到50万台,今年乐观估计也不可能会超过100万台。 造成数字电视机顶盒销售困难的因素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是全国数字电视市场还刚刚启动,整个市场需求没有拉动。数字电视市场启动缓慢的原因有多方面,比如内容缺乏,多数消费者认为,花上千元买机顶盒,看到的却是同样的节目,多的只是接收频道。 业界人士认为,由于数字电视市场刚刚启动,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营模式、市场模式,这也制约了机顶盒市场的快速发展。比如数字电视的市场标准迟迟难以确定同样也制约了产品市场的发展,给数字电视和机顶盒生产及销售带来不确定因素。 国家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各电视台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所选择的业务模式、加密模式不一样,每个广电运营商对于接收自己网络数字信号的机顶盒都指定一系列技术要求,尤其是软件和应用方面要求,其关键技术一是有条件的接受技术,二是应用服务技术以实现对用户的管理和控制。 这种诸侯割据的现状,给机顶盒生产环节造成极大的问题。机顶盒生产企业在生产之前,必须获得某个运营商的订单。有业界人士分析,机顶盒的前景不错,技术门槛也不太高,现在没有迅速起步,不是企业技术不行,产能不行,而是地域壁垒难以打破。出于种种利益关系,有些地方的机顶盒市场根本无法进入。上不了规模,厂家也难以在这方面热情太高。 多方寻求解围途径 对于这些问题,信息产业部去年就打算推出“机卡分离”政策加以解决。如果实行,各生产厂商可以把各地接收标准中的相同内容做到机顶盒里,差异内容做到一张卡上,这样机顶盒就能够作为电视机的通用配件在市场上随意流通;运营商则把不一样的卡卖给用户即可。 由于市场仍处于预热阶段,没有大规模启动,目前进行有线电视机顶盒研发生产大都是赔钱的。因此,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生产的DVB-C机顶盒还是停留在实验室中试阶段,或者有少量的在某个城市电视台试用。因此,表面上看生产机顶盒的企业为数不少,但真正有实力大规模进军市场的并不多。 当然,由于历史原因,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有线电视网络,数字电视推广还将面临各方利益的博弈。各地方网络为保证自己的利益对数字电视接受进行特别加密处理,以及采取各具特色的CA条件接受。目前全国已经有10多种CA系统,这就造成了机顶盒生产者需要根据网络运营商的特殊要求生产,机顶盒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 试想不到100万台的机顶盒市场,却有50到100家竞争者,而且这100万台还要根据全国41个有线电视网的特殊要求区别定制,如此繁琐困难的市场难以对制造商形成吸引力。但机顶盒制造商并不会因此放弃国内市场,这是因为数字电视巨大的市场是谁也无法否认的,现在的不确定因素是什么时候这个市场才会真正启动,一旦市场启动,事先铺设渠道的厂家无疑会获得市场先机。 显然,机顶盒厂商在中国市场的预热期太早了。在市场尚未真正启动前,就有许多厂商争着分羹。在巨额利润的鼓惑下,他们也将承受与高利润等价的风险。当然,厂商也看到了这一点,多数机顶盒制造商有国外的大批量生产订单支撑。 但是随后的问题又来了:例如要进入美国市场,必须制造符合美国ATSC标准的机顶盒。对于想打开中国机顶盒市场的厂商们来说,这样无疑会削弱针对中国市场的研发力量。面对这样的形势,国内的机顶盒厂商们已经进退维谷。 从另一个层面上,由于数字电视的相关标准尚未确定,不少用户采取了观望等待的策略,也让众多企业投鼠忌器。在这个1000亿的大市场中,无论企业还是市场都站在相对观望的立场,这并不是一个成熟的生产消费链所具有的正常心态。这些消极因素,对于机顶盒市场的延伸非常不利。 市场的预热已经做足了,机顶盒市场应该到了钵满盆盈的阶段了。但是环顾现在的机顶盒市场,悲观的论调四处蔓延。到底机顶盒市场何时能够真正启动,这势必会成为业内外人士普遍关注的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