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似一颗淡紫色蚕茧的日本馆,非晶硅薄膜覆盖的外壳可以自动发电;仿若冰川时期被磨蚀后自然形成的“壶穴”状的芬兰馆,基本建材居然只有塑料、泡沫和纸张等可回收的材料;而外墙覆盖着8000多块藤条的西班牙馆,就如同一个盛满了阳光的“藤条篮子”……徜徉在世博园里,俯仰之间,这样的低碳细节比比皆是。 整合了里弄、山墙、老虎窗、石库门、花窗等上海地域传统建筑元素,穿插了自然光、穿堂风、天井绿等上海本土生态语汇的上海案例馆“沪上·生态家”;集合了零碳报告厅、零碳餐厅、零碳展示厅和6套零碳样板房,把低碳做到极致的伦敦“零碳馆”;装备了太阳能集成板、燃料电池、热电联产机、热泵、基于生物材料的再生能源,将众多尖端环保技术一网打尽的“汉堡之家”……流连于世博场馆,举目所及,类似的低碳构思目不暇接。 这是一场盛大的“低碳秀”,由参加上海世博会的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上演;这是一曲激情的“咏碳调”,散落在世博园里的323个各具特色的展馆就仿佛是它的一个个音符。 发端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低碳”,在这里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的理念,而化身为一砖一瓦、一盏路灯、一方风景;从上海世博会起步,再过10年、20年、40年……我们期待着,那句用来招揽游客的广告语——“一起去马尔代夫,趁它消失以前”,再没有开口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