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长城集团公司董事长叶祥尧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温州人发扬敢试敢闯、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发奋创业,涌现出了一批"航母",这些"航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劈风斩浪,同时演绎出了一段段令人佩服、令人唏嘘不已的改革创新故事。发生在长城集团公司的三请高工、与西门子公司"结亲"等故事,很具典型性,也颇能给人启发,记者如实记录,以飨读者: 故事之一:"长城"三请高工 三国时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话,而在刘备"三顾茅庐"故事过去1000多年后的今天,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温州,却有一个毫不逊色于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那就是长城集团公司董事长叶祥尧等决策层人"三请高工"的故事。 故事开始在1998年8月,当时叶祥尧董事长获得在某国有大型企业工作多年的高工退职在家的信息,对人才如饥似渴的叶祥尧董事长便马上召来一位副总经理,将高工的有关情况及公司拟高薪聘请高工的想法告诉了副总。次日,这位副总马上赶赴杭州。在高工家中,尽管副总苦苦讲了几个小时,但这位高工似乎对温州股份合作制企业不感兴趣,婉言谢绝了叶祥尧的"特使"。 好话讲了一箩筐,待遇也挺诱人的,却未能勾起高工到"长城"工作的兴趣。副总无奈地回到长城集团公司,将情况向叶祥尧董事长作了详细汇报,并反复强调自己已在杭州作了很大努力,看来请他到"长城"工作希望很小。 叶祥尧听完汇报后,陷入了思考之中。"为什么我们公司这么有诚意而引不起高工的一点兴趣呢?是对温州对"长城"不了解还是认为待遇不够好? 经过认真思考后,叶祥尧分析可能主要是对温州和"长城"不很了解所致。为此,他打电话到高工的家里,恳切地说:"您和家人先来我们这里看看,如果觉得不合适也没有关系,顺便可到雁荡山风景名胜区看看,给我们公司也指导指导,往返机票等旅差费全部由我们负责。"盛情难却,也想来雁荡山看看的高工不久便携妻带子来到"长城"。看了这里的工作环境和灵活的机制以及雁荡山美丽的风景后,高工便有些动心了。他认识到在这样的环境里能发挥自己的余热和特长,成就一番新的事业。但他又担心家里的老人没人照顾,心存顾虑,也就没有明确表态,只说回去后再考虑考虑。 高工一去半个月,也没有给"长城"公司一个明确的答复。其实叶祥尧在这半个月里尽管事务繁忙,但却一直惦记着这事。为了争取到高工,叶祥尧将手头的事务作了处理和交代后,便亲赴杭州同高工见面。也许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通过促膝交谈,叶祥尧摸清了高工的实际情况,并提出了处理意见。听集团公司董事长一番肺腑之言,高工有点坐不住了,他起身双手紧紧握住叶祥尧的手说:"到长城工作,我是去定了,家里的事处理好后,我就去贵公司上班。"叶祥尧听到高工的话后,浓浓的眉毛和厚厚的嘴唇舒展了开来:"咱们就这样说定了。" 当年9月中旬,总经理叶祥桃又专程抵达杭州,将高工请到自己下塌的宾馆进行了长谈,并将高工未解决好的问题一一作了妥善安排,解除了后顾之忧的高工无牵无挂,高兴地说:"你们什么时候需要我去,我就去。" 9月22日,一辆高级轿车从长城集团公司大门开出,向杭州方向直奔,去接高工赴任。"三请高工"只是叶祥尧重才的一个例子。被传为美谈的还有1997年,为争取杭州某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到"长城"工作,叶祥尧除了多次派人与科研人员面谈外,还给科研人员汇寄15万元,用于购置商品房。类似例子不胜枚举。 在对待人才方面,叶祥尧有一句常挂在嘴边的话,即:一流的人才办一流的企业,二流的人才办二流的企业,市场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在人才面前我没有董事长架子,只要请到真正的人才,我怎么做都可以。"正因为他和创业伙伴深刻地认识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视人才为最宝贵的财富,以诚相见、善待人才、不拘一格、用其所长,使人才在企业里充分发挥出聪明才智。 在叶祥尧的领导下,企业舍得在人才方面花大钱,对已在"长城"工作的高级人才,公司都分配一套宾馆式房间,同时采取因人、因岗、因绩相结合的办法分门别类支付人才报酬,并使他们在"长城"工作感受到住得舒心、吃得称心、干得开心,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良好的人才机制带来了良性的循环,使长城集团集聚了一批高级人才和从政界退下来的知名人士。这些人才在业务上是骨干、是先锋,在决策上是企业的智囊和参谋。而其中不少人则是叶祥尧董事长"三请"、"四请"请过来的。 叶祥尧近年实施的"大人才"战略,已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公司拥有大中专毕业生300多名,博士、硕士、高级工程师等高级人才近百名。他们中有来自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的,还有来自浙江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全国知名院校,他们不约而同走进了"长城",使"长城"更加巍峨,更加雄伟。 故事之二:与西门子结亲 叶祥尧很欣赏这样一段文字:"这是一个崇尚企业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残酷、善变和不宽容的时代。中国对企业英雄的崇尚,是从一个没有企业英雄的时代开始的。中国比许多工业发达的社会审视企业英雄的标准更加现实与势利。而成功对于企业、企业家而言,绝非是凝固的目标,在下一个港湾,我们谁都不会知道,他们将会颠倒或迷失在什么地方。" 欣赏此段文字和类似提醒式的话,使叶祥尧在现实中显得超前而不超脱,显得十分努力却时刻有着一种忧患意识。与世界电器巨人--"西门子"的"结亲"则很能反映叶祥尧的这种特点。 德国西门子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有着一百多年的生产历史,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很高的信誉,在中国重点工程和大型项目中,西门子的电气产品亦占有重要的位置。叶祥尧、叶祥桃等在努力使"长城"在本土高人一筹的同时,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他们早有同西门子等国际知名公司合作的想法。只是觉得门坎太高,怕自己"内功"没有练好跨不进去,所以总是默默无闻地在努力,等待时机。 而对于中国电气行业中升起的长城集团公司,西门子公司中国代表也对这家中国公司"科技兴企、品牌为旗"的做法早有耳闻,只是没机会深入企业一探"芳容"。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而叶祥尧等人有同世界知名电气公司合作的目标,并为之而不懈努力,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1998年12月,经多方牵线搭桥,叶祥尧和西门子公司中国代表坐在了一起,开始了合作意向的洽谈。但"老外"对"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句中国俗语的信奉比中国人还看重。他们在同叶祥尧、叶祥桃等公司决策层接触后,多次派出高级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到长城集团进行暗访和正面考察。事实上也正如叶祥尧所预料的一样,西门子公司作为世界顶级电气公司不仅门坎高,而且工作人员都有一双"火眼金睛",要求十分严格。好在"长城"已于1997年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等一系列认证,"内功"不错,并且同国际惯例接上了轨。通过多次暗访和考察,西门子公司对"长城"的技术力量、规模实力和生产条件等方面均比较满意。为了搞好合作,双方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就有关细节问题又进行了反复磋商,于1999年7月就低压电器的开发合作达成共识,并举行了隆重的合作签字仪式。为此,西门子公司多了一个低压电器生产基地,而在国内外市场上也多了长城人生产的西门子产品。"长城"与国际上赫赫有名的西门子公司实现合作,在全国电气行业和新闻界、理论家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一时间,有关新闻媒体纷纷派记者前来采访,"长城"和西门子的这一新闻,被搬上了荧屏和有关报纸、杂志的显要位置。 叶祥尧和长城公司爬上了一个高的基点,但叶祥尧又把这高的基点作为新的起点。在低压电器和合作成功的基础上,他紧接着向西门子公司提出了中压、高压成套电器合作的意向。西门子公司对"长城"领路人提出的这种意向很快做出反应,表示愿意为此进行洽谈。后来,尽管在程序上有所简化,但西门子公司对长城的中、高压成套产品的考验却"涛声依旧",要求十分严格,直至老外再次竖起拇指说:"CHANG CHENG,OK!" 我曾经出席长城集团公司同西门子代表的洽谈会,会后曾同叶祥尧、叶祥桃等企业决策者商讨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合作的成败得失。具体到该集团公司同西门子的合作,叶祥尧说:"合作成功与否,有着很多的因素,我们同西门子的合作,已经董事会多次商量,并进行多次调研。我们认为同西门子合作,它所带来的网络、管理体系及其经营理念,将对"长城"集团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可使'长城'实现'三级'跳,使我们的企业在较短的时间里,有大的飞跃。当然,我们在考虑合作成功带来的广阔前景的同时,也考虑了合作中可能带来的变化、影响甚至失败。" 从最坏处打算,向最好处努力,"长城"以事实来证明这一决策的成功。企业不仅成为大陆首家获准使用"西门子"标志并进入其销售网络的企业,而且在合作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集团公司的销售额便增了五倍多,并荣登农业部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及创名牌重点企业榜。事实上,"长城"近几年的产值和销售额的增长也好,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也罢,都同有了"西门子"这块金字招牌有关。因为叶祥尧等决策者深知"借势用势"、"借船出海"的道理,在全国城乡电网改造和许多重点工程的业务洽谈和投标中,他们不仅响亮地推出了"长城",更巧妙地推出了西门子合作企业的牌子,给人更增添了一份信任感、安全感。 故事之三:"长城"自我革命 作为全国经济类报纸中的一份权威报纸的《中国经济时报》曾经指出:"家族企业在温州,在柳市,是相当普遍的企业制度形式。但是,在竞争大压力下,企业想到了进一步发展的困难,企业运行中问题不断涌现。一段时间,企业领导总是怪机构不健全,干部素质不高,管理不科学等等。而没有认识到,原因恰恰在于企业的家族特征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集团企业与成员企业、集团与销售公司的关系怎么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所说的现象,在长城集团公司同样存在,但可贵的是"长城"在新世纪第一年的第一个月,就进行自我革命,自己拿起"手术刀"给自己动了"大手术"。"长城"的举动,在温州、全省乃至全国民营企业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请读者朋友与我同行,走进"长城"的这场自我革命的故事中: 长城集团公司是一家十分典型的家族型企业,其所有者就是老大叶祥勇、老二叶祥尧、老三叶祥桃、老四叶祥呈四兄弟和两个亲戚。老大负责生产,老二为董事长,老三为总经理,老四负责财务。兄弟和两个亲戚之间工作有分有合,配合密切,也都十分努力,因此企业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产值、销售额、员工数等同创业初期相比增了上百倍、上千倍。他们也很有现代企业意识,在采访时记者注意到,他们不仅分工明确,而且机制也显得很灵活。每当提起兄弟和亲戚时,总是用"董事会"、"股东"、"老股东"或"董事长",而不是说我哥哥、我弟弟或什么什么亲戚。 然而在2001年新年序幕刚拉开,大家办公室椅子都还没坐热时,基于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和社会安定的善变、中国加入WTO脚步的临近以及本企业存在的集团企业与成员企业、集团与销售公司关系的不紧密等因素,集团公司便开起了董事会,讨论起增资扩股一事来。 据老三叶祥桃介绍,当时董事会开了5次,这一方案通不过。有几个股东认为我们企业搞得不错,年收入还可以,一年利润很可观,资金也不太紧张,怕什么?有人说,柳市有的企业扩股操作不行,内乱起来,导致企业倒闭,这方面的例子也有。他们讲得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人多容易造成内部不团结。但叶祥尧认为只要我们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规范,大家坐得正,有章可循,照样可以做好增资扩股工作,更重要的是将能人引进来。几次董事会上,有关领导、专家以及叶祥桃讲企业的形势,讲今后的发展,最后还是讲通了。在老股东最后一次会议上,董事长叶祥尧有个讲话(记者后来看到了董事长的讲话,其中有一段说:"长城已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个家族的私有财产,谁能胜任长城的工作,谁能够更好地推动长城事业的发展,那么,长城就需要他。反之,他就要离开自己的职位,让胜任这个职位的人来干。")。 自我革命的结果是:在短短的20多天时间里,先后有20位投资人认股,加盟"长城",而原来的6位董事中,有两位出局,董事会增加了7位新董事,同时聘请了学有专长的人士作为非股东进入董事会,享有与股东董事同等的表决权。另外,公司还聘请了财务管理、网络营销、资本经营等方面的30位专家、学者组成"智囊团",大大提高了公司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长城"为进一步理顺内部关系,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公司开始改革"三会一层"(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实现产权和经营权的彻底分离。集团下设资本运作中心、决策中心、销售中心四大中心,同时建立接触器公司、断路器公司、成套公司、电源公司、仪器仪表公司、高科技股份公司、配电器股份公司等九大公司。 作为公司的两位重要决策者,在改革到位的情况下,长长地吁了口气,他们为这场自我革命颇为满意。而在外人看来,这场革命不可谓不彻底。然而令人奇怪的是,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叶祥桃却悄悄地物色起未来的总经理来,并在不久正式向董事会提出了自己的退位请求,并述说了具体理由,并称自己寻到一位总经理的人选。 叶祥桃向以胆大心细、办事干脆利落、富有思想而在"长城"内部和企业界著称,而且更重要的是在"长城"的具体决策中没有什么失误,他提出来要辞去总经理这一重要位置,董事们自然不解,也不同意。 不同意是个程序问题,叶祥桃一方面继续与总经理人选继续谈有关条件,一方面做起了叶祥尧的思想工作来。从兄弟感情和叶祥桃多年的突出业绩来说,叶祥尧是绝不会答应叶祥桃的请求,但从三弟叶祥桃不是怄气而是为了企业更好发展,而且他物色的人也是在温州颇有名气的职业经理,叶祥尧则有点犹豫了。可是他不敢轻易做主,最后还是在董事会上根据议事原则通过了叶祥桃辞去总经理的请求,而让他挑起了副董事长的担子。 当记者采访叶祥桃,并请他就这事谈谈看法时,叶祥桃面带笑容告诉记者:优胜劣汰是自然界的法则,人贵有自知之明。我觉得以我的水平,我的能力,不谦虚点说,我能当好总经理,但正像光彩集团董事长向宏在《民营企业要跨越几个"坎"》一文中所说的那样:"长大长好的民营企业必须要跨越几个'坎',过了千万如何过亿,过了亿,如何过十亿……这是一个经验问题,也是一个生存的哲学问题。"我觉得我在目前的情况下再跨过更高的"坎"有些力不从心,因此我必须要寻到比我更有水平的总经理来挑起担子,使企业更好地跨过更高的"坎"。 说实在话,我认识很多的企业家,也同他们就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等问题作过一些沟通,却很少听到类似叶祥桃这样的话。听着叶祥桃一席话,记者不禁对叶祥桃和公司董事长叶祥尧油然而生敬意…… 关于叶祥尧及其长城公司的故事很多很多,比如叶祥尧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乡镇企业十大新闻人物";比如"长城"如何走出"柳市假冒伪劣怪圈";比如如何开发出变频空调器并被列为"国家级火炬计划",等等,真是写也写不完。但记者信奉写文章同叶祥尧董事长所说的"一个企业,人也好,设备也好,产品也好,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好"的道理一样,不敢贸然再下更多的笔墨,但写好了没有,只有让读者朋友和叶祥尧自己去评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