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飞船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在太空飞行时要打开,返回前需要关闭。飞船系统结构与机构分系统主任设计师陈同祥介绍,一开一关在地面非常简单的事情,到了太空却面临很多困难和危险。 神舟五号发射时杨利伟一直呆在返回舱里,没有对舱门进行操作。在神舟六号飞船上,中国人将第一次在太空中开关舱门。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陈同祥和同事们做了大量地面试验。 为了保证密封,舱门一般都会比较厚重,并且不能轻易打开。失重状态下人将处于飘浮状态,有力使不上。即使把身体约束起来,力量的使用规律也将异于地面。航天员的食品等生活必需品都在轨道舱中,如果出现了舱门打不开的情况,航天员就只有立即返回了。 科技人员在设计时请来很多人进行打开舱门的试验,有力气大的,也有力气小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用力习惯,并且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操作,事实证明,所有情况下舱门都能打开。陈同祥是位娇小的女子,她也亲自试了一下,舱门打开顺利。陈同祥说,航天员都经过特殊训练,身体强健,并且也在地面做过反复练习,他们就更没问题了。 但是,太容易打开也不行。如何避免由于失误操作而带来的错误打开?设计人员在舱门上设置了三道保险机关,简单地说,航天员要经过3个程序做出3种不同类别的操作才能开舱门,这些操作包括提拉、旋转、转动等。 比打开更重要的,是返回时要关上舱门并重新保证密封。俄罗斯的3名航天员,曾因舱门关闭不严导致舱内失压而为航天事业献生。 神舟六号安装了舱门密闭快速自动检测设备。陈同祥介绍,没有一个绝对不漏的东西,所谓密闭都是相对的,快速检测的目的是判断出单位时间的气体泄漏量,如果这个量在可以忽略不计的范围内,就认定舱门已经关好。舱门有两道密封,只要一道没关好就会报警。 什么样的量才算是关好,怎样做到既不神经过敏,又能确保安全?寻找“漏率”的这个合理判据,设计人员花了数月时间。有意思的是,试验表明,同样是一根头发放在密封部位,粗一点不行,细一点则可以忽略。 航天员的头发、手上的油污、身上的各种细屑都可能在失重状态下飘落到舱门的密封部位。很多杂物是肉眼看不到的。设计人员又花了3个月时间设计出一种专用的无尘布。这种布不产生纤维、静电、异味,沾有特殊的液体,关闭舱门前航天员将用它擦拭密封部件,地面试验证明十分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