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总则 GB/T 14048.1-2000 eqv IEC 60947-1:1999 Low-voltage switchgear and controlgear General rules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年10月17日批准 2001年7月1日实施 -------------------------------------------------------------------------------- 2.5.23 过电流选择性 over_current discrimination 两个或多个过电流保护装置之间的动作特性的配合。在给定的范围内出现过电流时,指定在这个范围动作的装置动作,而其他装置不动作。(441-17-15) 注:串联选择性和网络选择性是有区别的,串联选择性包含不同的过电流保护电器同时通过同一过电流,网络选择性包含同一保护电器通过不同大小的过电流。 2.5.24 后备保护 back_up protection 两个串联的过电流保护电器的一种过电流配合。电源侧保护电器(一般是电源侧,但并非一定是电源侧电器)在有/无另一保护电器的帮助下实现过电流保护,并防止另一个保护电器的过负荷。 2.5.25 交接电流 take_over current 对应于两个过电流保护电器的时间-电流特性曲线的交点处的电流值。(441-17-16) 2.5.26 短延时 short_time delay 在额定短时耐受电流范围内动作的故意时间延时。 2.5.27 短时耐受电流 short_time withstand 在规定的使用和性能条件下,电路或在闭合位置上的开关电器在指定的短时间内所能承载的电流。 (441-17-17) 2.5.28 峰值耐受电流 peak withstand current 在规定的使用和性能条件下,电路或在闭合位置上的开关电器所能承受的电流峰值。(441-17-18) 2.5.29 (电路或开关电器的)限制短路电流 conditional short circuit current(of a circuit or a switching device) 在规定的使用和性能条件下,由规定的短路保护电器来保护的电路或开关电器在该短路保护电器动作时所能承受的预期电流。 注: 1 对于本标准,短路保护电器一般指断路器或熔断器。 2 上述定义与IEV 441-17-20是有区别的。上述定义已把限流电器的概念扩展到短路保护电器,短路保护电器的功能不仅只局限于限流作用。 2.5.30 (过电流继电器或脱扣器的)约定不脱扣电流 conventional non_tripping current(of a over current relay or release) 在规定的时间(约定时间)内,继电器或脱扣器能承载而不动作的规定电流值。 2.5.31 (过电流继电器或脱扣器的)约定脱扣电流 conventional tripping current(of a over current relay or release) 在规定的时间(约定时间)内,引起继电器或脱扣器动作的规定电流值。 2.5.32 (开关电器)外施电压 applied voltage(for a switching device) 在刚接通电流前,加在开关电器一个极的两接线端子间的电压。(441-17-4) 注:这一定义适用于单极电器,对于多极电器,外施电压指电器电源接线端子间的相对相电压。 2.5.33 恢复电压 recovery voltage 在分断电流后,在开关电器的一个极或熔断器的两接线端子间出现的电压。(441-17-25) 注: 1 该电压可认为有两个连续的时间间隔,在第一个时间间隔内为瞬态电压,在随后的第二个时间间隔内仅存在稳态恢复电压或工频电压。 2 上述定义适用于单极电器,对于多极电器,恢复电压指电器电源接线端子间的相对相电压。 2.5.34 瞬态恢复电压 transient recovery voltage 在具有显著瞬态特征的时间内的恢复电压。(441-17-26) 注:瞬态电压可以是振荡的或非振荡的或二者的结合,这取决于电路、开关电器或熔断器的特性。瞬态电压包括多相电路的中性点电压偏移。 2.5.35 工频恢复电压 power_frequency recovery voltage 在瞬态电压现象消失后的恢复电压。(441-17-27) 2.5.36 直流稳态恢复电压 D.C.steady_state recovery voltage 在直流电路中瞬态电压现象消失后的恢复电压,如存在波纹,此电压用平均值表示。(441-17-28) 2.5.37 (电路的)预期瞬态恢复电压 prospective transient recovery voltage(of a circuit) 由理想的开关电器分断预期对称电流后的瞬态恢复电压。(441-17-29) 注:上述定义假设对所有要测量的预期瞬态恢复电压的开关电器或熔断器是由一理想的开关电器所代替,即在零电流(即自然过零)瞬间阻抗立即从零变到先穷大,对于电流能流经几个不同路径的电路,如多相电路,此定义进一步假设由理想开关电器分断电流只在所考虑的一极上发生。 2.5.38 (机械开关电器的)电弧电压峰值 peak arc voltage(of a mechanical switching device) 在规定的条件下,在燃弧期间内出现在开关电器一个极的两端子间的电压最大瞬时值。(441-17-30) 2.5.39 (机械开关电器的)断开时间 opening time(of a mechanical switching device) 开关电器从断开操作开始瞬间到所有极的弧触头都分开瞬间为止的时间间隔。(441-17-36) 注:断开操作开始的瞬间,即发出断开命令的瞬间(例如施加脱扣电流等)在有关产品标准规定。 2.5.40 (一极或熔断器的)燃弧时间 arcing time(of a pole or fuse) 从开关电器一极或熔断器开始出现燃弧的瞬间起到该极或该熔断器中电弧最终熄灭的瞬间止的时间间隔。(441-17-37) 2.5.41 (多极开关电器的)燃弧时间 arcing time(of multipole switching device) 从第一个电弧产生的瞬间起到所有极电弧最终熄灭的瞬间止的时间间隔。(441-17-38) 2.5.42 分断时间 break time 从机械开关电器的断开瞬间(或熔断器的弧前时间)开始时起,到燃弧时间结束瞬间止的时间间隔。(44l-17-39) 2.5.43 接通时间 make time 从机械开关电器闭合操作开始瞬间起到电流开始流过主电路瞬间止的时间间隔。(44l-17-40) 2.5.44 闭合时间 closing time 开关电器从闭合操作开始瞬间起到所有极的触头都接触时瞬间止的时间间隔。(44l-17-41) 2.5.45 通断时间 make_break time 对在主电路内电流开始流过的瞬间通电而断开的脱扣器来说,是指从电流开始在开关电器的一个极上流过瞬间起到所有极电弧最终熄灭瞬间止的时间间隔。(441-17-43) 2.5.46 电气间隙 clearance 两个导电部件间最短的直线距离。(441-17-31) 2.5.47 极间的电气间隙 clearance between poles 相邻极间的任何导电部件间的电气间隙。(441-17-32) 2.5.48 对地电气间隙 clearance to earth 任何导电部件与任何接地部件或用作接地的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441-17-33) 2.5.49 断开触头间的电气间隙(开距) clearance between open contacts(gap) 在断开位置时机械开关电器一极的触头间或与触头相连的任何导电部件间的总电气间隙。(441-17-34) 2.5.50 (机械开关电器一极的)隔离距离 isolating distance(of a pole of a mechanical switching device) 在满足规定的隔离器安全要求时处于断开位置触头间的电气间隙。(441-17-36) 2.5.51 爬电距离 creepage distance 两导电部件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注:两个绝缘材料部件间接缝认为是表面部分。 2.5.52 工作电压 (实际工作电压) working voltage 在额定电源电压下可能产生(局部地)在任何绝缘端实际出现的最高交流电压有效值或最高直流电压值。 注: 1 此定义不考虑瞬态电压。 2 开路条件和正常工作条件应考虑在内。 2.5.53 暂态过电压 temporary overvoltage 在一定的位置上的和具有持续相当长时间(几秒钟)的相对地、相对中性点或相对相过电压。 2.5.54 瞬态过电压transient overvoltage 本标准瞬态过电压含义有以下几种: 2.5.54.1 通断过电压 switching overvoltage 因特定的通断操作或故障,在系统中的一定位置上出现的瞬态过电压。 2.5.54.2 雷击过电压 lighting overvoltage 因特定的雷击放电,在系统中的一定位置上出现的瞬态过电压(见IEC 60060和GB 311.1)。 2.5.54.3 功能过电压 functional over voltage 为了电器的功能所需而有意识地施加的过电压。 2.5.55 冲击耐压 impulse withstand voltage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不造成击穿的具有一定形状和极性的冲击电压最高峰值。 2.5.56 工频耐压 power_frequency withstand voltage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不引起击穿的工频正弦电压有效值。 2.5.57 污染 pollution 能影响到介电强度或表面电阻率的任何外部物质条件,如固体,液体或气体(游离气体)。 2.5.58 (环境条件的)污染等级 pollution degree(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根据导电的或吸湿的尘埃、游离气体或盐类和相对湿度的大小以及由于吸湿或凝露导致表面介电强度和(或)电阻率下降事件发生的频度而对环境条件作出的分级。 注: 1 暴露装置的污染等级可不同于提供外壳或内部加热方法防止其吸湿或凝露的处于宏观环境的装置的污染等级。 2 就本标准而言,污染等级指的是微观环境的污染等级。 2.5.59 (电气间隙或爬电距离的)微观环境 micro_environmental(of a clearance or creepage distance) 按所考虑的电气间隙或爬电距离处的周围环境条件。 注:电气间隙或爬电距离的微观环境确定对绝缘的影响,而不是装置的环境确定其影响。微观环境可能好于装置的环境或比其差。微观环境包括所有影响绝缘的因素,例如:气候条件、电磁条件、污染的产生等。 2.5.60 (电路或电气系统中的)过电压类别(安装类别) overvoltage category(of a circuit or within an electrical system) 根据限定(或控制)电路中(或具有不同标称电压的电气系统中)产生的预期瞬态过电压和为限制过电压而采用的有关方法为基础而确定的分类。 注:在一个电气系统中,从一个过电压类别转换到另一个较低的过电压类别是通过采取满足把瞬态过电压降低到较低过电压类别规定值的交接面要求的方法获得的,例如采取能吸收、消耗或转换浪涌电流能量的过电压保护器或串联或并联阻抗组合方式。 2.5.61 绝缘配合 co_ordination of insulation 电气设备的绝缘特性一方面与预期过电压和过电压保护装置的特性有关,另一方面与预期的微观环境和污染保护方式有关。 2.5.62 均匀电场 homogeneous(uniform)field 电极之间的电压梯度基本上恒定的电场,例如两球之间,每一球的半径均大于二者间的距离的电场。 2.5.63 非均匀电场 inhomogeneous(non_uniform)field 电极之间的电压梯度不恒定的电场。 2.5.64 漏电起痕 tracking 固体绝缘材料表面在电场和电解液的联合作用下逐渐形成导电通路的过程。 2.5.65 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 comparative tracking index(CTI) 材料能经受住50滴试验溶液而没有形成漏电起痕的最高电压值。用V表示。 注: 1 每个试验电压值和CTI应是25的倍数。 2 上述定义选自GB/T 4207-1984中的2.3。 2.6 试验 2.6.1 型式试验 type test 对按某一设计而制造的一个或多个电器进行的试验,以表明这一电器设计符合一定的规范。(151-04-15)2.6.2 常规试验 routing test 对每个电器在制造中和(或)制造后进行的试验,用以判断其是否符合某些标准。(151-04-16) 2.6.3 抽样试验 sampling test 从一批电器中随机提取若干个电器所进行的试验。(151-04-17) 2.6.4 特殊试验 special test 除型式试验和常规试验外由制造厂确定的或根据制造厂和用户的协议确定的试验。 3 分类 本章主要根据电器的特性和特点对电器进行分类,这些特性和特点可以由制造厂确定,本章所列的项目不需用试验来验证。 在产品标准中,本章不是强制的,但在产品标准中应有这一章以便在需要时列出分类准则。 4 特性 4.1 特性概述 电器的特性将在产品标准中规定,特性包括如下内容(如适用的话): ——电器的型式(4.2); ——主电路的额定值和极限值(4.3); ——使用类别(4.4); ——控制电路(4.5); ——辅助电路(4.6); ——继电器和脱扣器(4.7); ——与短路保护电器的协调配合(4.8); ——通断操作过电压(4.9)。 4.2 电器型式 产品标准应规定如下内容(如适用的话): ——电器的种类:例如接触器、断路器等: ——极数; ——电流的种类; ——分断时介质类型; ——运行条件(操作方式、控制方法等)。 注:以上所列项目并非全面,可以增减。 4.3 主电路的额定值和极限值 额定值和极限值是由制造厂规定的,额定值和极限值应根据4.3.1~4.3.6及有关产品标准的要求来规定,但不必列出所有的额定值和极限值。 4.3.1 额定电压 电器应规定以下几种额定电压: 注:一定型式的电器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额定电压或一个额定电压范围。 4.3.1.1 额定工作电压(Ue) 电器的额定工作电压是一个与额定工作电流组合共同确定电器用途的电压值,它与相应的试验和使用类别有关。 对于单极电器,额定工作电压一般规定为跨极二端电压。 对于多极电器,额定工作电压规定为相间电压。 注: 1 对于某些电器和特殊用途电器,可采用不同的方法确定Ue,具体方法在有关产品标准中规定。 2 对用在多相电路中的多极电器应区分以下两点: a)电器适用于单一对地故障不会在一极两端出现相间全电压的系统: ——中性点接地系统; ——不接地和用阻抗接地的系统。 b)电器适用于单一对地故障会在一极两端出现相间全电压的系统(即相接地系统)。 3 对于不同的工作制和使用类别,电器可以规定一组工作电压和额定工作电流或额定功率组合。 4 对于不同的工作制和使用类别,电器可以规定一组工作电压和相应的接通和分断能力。 5 应注意的是工作电压可能与电器内的实际工作电压不同(见2.5.52)。 4.3.1.2 额定绝缘电压(Ui) 电器的额定绝缘电压是一个与介电试验电压和爬电距离有关的电压值。 在任何情况下最大的额定工作电压值不应超过额定绝缘电压值。 注:若电器没有明确规定额定绝缘电压,则规定的工作电压的最高值被认为是额定绝缘电压值。 4.3.1.3 额定冲击耐受电压(Uimp) 在规定的条件下,电器能够耐受而不击穿的具有规定形状和极性的冲击电压峰值。该值与电气间隙有关。 电器的额定冲击耐受电压应等于或大于该电器所处的电路中可能产生的瞬态过电压规定值。 4.3.2 电流 电器应规定下列几种电流: 4.3.2.1 约定自由空气发热电流(Ith) 约定自由空气发热电流是不封闭电器在自由空气中进行温升试验时的最大试验电流值(见8.3.3.3) 约定自由空气发热电流值应至少等于不封闭电器在八小时工作制(见4.3.4.1)下最大额定工作电流值(见4.3.2.3)。 自由空气应理解为无通风和外部辐射的空气的正常的室内条件下。 注: 1 约定自由空气发热电流值并非额定值,不强制在电器上标志。 2 不封闭电器是指制造厂不提供外壳电器或制造厂提供的外壳是构成完整电器的一部分和预期不作为电器的防护外壳。 4.3.2.2 约定封闭发热电流(Ithe) 约定封闭发热电流由制造厂规定,用此电流对安装在规定外壳中的电器进行温升试验。有关温升试验见8.3.3.3,如果制造厂的样本中规定电器是封闭电器而且通常与一个或几个规定型式和尺寸的外壳结合使用时上述试验必须进行(见注2)。 约定封闭发热电流值应至少等于封闭电器在八小时工作制(见4.3.4.1)下最大额定工作电流值(见4.3.2.3)。 如果电器一般不用在规定的外壳中且约定自由空气发热电流(Ith)试验已通过,则约定封闭发热电流试验可以不必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制造厂应提供约定封闭发热电流值或降容系数。 注: 1 约定封闭发热电流不是额定值,可不必标在电器上。 2 约定封闭发热电流值是对无通风电器而言,试验时采用的外壳应是制造厂规定的实际应用的最小尺寸的外壳。 对有通风电器,该值可采用制造厂规定数据。 3 封闭电器是指一般用于规定的型式和尺寸的外壳中的电器或用于多个型式的外壳中的电器。 4.3.2.3 额定工作电流(Ie)或额定工作功率 电器的额定工作电流由制造厂规定,额定工作电流的确定应考虑到额定工作电压(见4.3.1.1)、额定频率(见4.3.3)、额定工作制(见4.3.4)、使用类别(见4.4)和外壳防护的型式(如果有的话)。 对于直接开闭单独电动机的电器,额定工作电流指标可在考虑额定工作电压的条件下由该电器所控制的电动机的最大额定输出功率指标代替或补充。制造厂应规定工作电流与工作功率(如有的话)间的关系。 4.3.2.4 额定不问断电流(Iu) 额定不间断电流是由制造厂规定的电器能在不间断工作制下(4.3.4.2)承载的电流值。 4.3.3 额定频率 用于设计电器且与其他特性值有关的电源频率。 注:同一电器可以有一组额定频率或额定频率范围,也可交直流两用。 4.3.4 额定工作制 正常条件下额定工作制有如下几种: 4.3.4.1 八小时工作制 电器的主触头保持闭合且承载稳定电流足够长时间使电器达到热平衡,但达到八小时必须分断的工作制。 注: 1 该工作制是确定电器的约定发热电流Ith和Ithe的基本工作制。 2 上述分断意指由电器操作分断电流。 4.3.4.2 不间断工作制 没有空载期的工作制,电器的主触头保持闭合且承载稳定电流超过八小时(数周、数月甚至数年)而不分断。 注:该工作制区别于八小时工作制,因为氧化物堆积在触头上可导致触头过热。因此电器用于不间断工作制时应考虑采用降容系数或采用特殊设计(例如用银或银基触头)。 4.3.4.3 断续周期工作制或断续工作制 此工作制指电器的主触头保持闭合的有载时间与无载时间有一确定的比例值,此两个时间都很短,不足以使电器达到热平衡。 断续工作制是用电流值、通电时间和负载因数来表征其特性,负载因数是通电时间与整个通断操作周期之比,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负载因数的标准值为:15%,25%,40%和60%。 根据电器每小时能够进行的操作循环次数,电器可分为如下等级: 级别 每小时操作循环次数 1 1 3 3 12 12 30 30 120 120 300 300 1 200 1 200 3 000 3 000 12 000 12 000 30 000 30 000 120 000 120 000 300 000 300 000 对于每小时操作循环次数较高的断续工作制,制造厂应规定实际操作循环次数(如已知的话)或根据制造厂规定的操作循环次数来给出额定工作电流值,并应满足下式: ∫To i2dt≤I2th × T 或 I2th ×T 式中:T为整个操作循环时间。 注:上述公式没有考虑通断时的电弧能量。 用于断续工作制的开关电界可根据断续周期工作制的特征标明。 例如:在每五分钟中有二分钟流过100A电流的断续工作制可表示为:100A,12级,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