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工业是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零部件的工业水平也关系着整个汽车工业的发展水平。国外成熟的经验证明,中小零部件企业是汽车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纵观各经济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形成了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组织结构,中小企业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与此相反,我国的一些政策目前是对大型的企业比较偏爱,忽视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零部件工业基础薄弱,长期以来国内零部件企业依附于整车企业以及当地政府,国有、外商独资、外商合资零部件企业占主导地位,中小型零部件企业生存环境堪忧。 那么,怎样的中小零部件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获胜?未来他们的发展方向在哪?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部分企业和业内专家。 谁来扶持中小企业 尽管国内中小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但仍然有其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 有专家分析认为,中小零部件企业有其鲜明的特色,他们可以只做一两种具有核心优势的产品,或专门从事某一工艺生产技术,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允许的情况下,能够跟紧整车企业的研发速度甚至超前于整车企业的发展速度,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并形成规模相对较大、型号齐全的产品系列,促进汽车配套产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中小企业才是零部件的希望所在。毕竟一级供应商很少,大部分还是二级、三级供应商,而且在国际发展趋势上,汽车零部件是以‘精’、‘专’为主,在这方面,中小零部件企业更有优势。”在一次汽配展会上,一位业内人士在发言中说。 业内专家指出,许多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多年,却并没有在中国当地进行过多的研发,但随着国内自主品牌的日益壮大,迫使整车厂加快了与零部件厂商共同研发的步伐,国内的中小企业完全可能在成本和技术方面获得机会,与外资、合资企业进行抗衡。 除了与整车厂的合作以外,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据了解,日本汽车工业刚刚发展的时候,其零部件企业和我国目前的状况很接近,大企业少,中小企业多,日本政府认识到这种局面会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障碍,于是支持中小企业向多样化、有活力的方向发展,用银行的低息贷款支援零部件企业,并广泛开拓技术领域,使得中小企业成为了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政府则应该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向中小零部件企业倾斜,支持他们走“精”和“专”之路。 在近日举行的全国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座谈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产业协调二处处长卢希说,我国将加快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建立起强大的零部件支撑体系。 卢希表示,我国汽车零部件与整车未同步发展,影响整车技术水平提高。零部件企业整体配套能力不强,专业化水平较低,自主开发系统集成能力薄弱,跟不上整车开发步伐。 国家需要引导汽车零部件工业,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鼓励汽车生产企业与零部件企业联合开发整车产品,提高零部件企业产品的研发能力与技术水平。 中小零部件企业融资难 中国零部件企业处在依赖于整车厂的被动地位。近两年,汽车行业利润整体下滑,整车厂要求零部件企业降价,而零部件企业又要应付原材料、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处于整车厂和原材料企业双重挤压下的零部件企业,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很多企业面临破产、重组的困境。 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有多大,也许从下面这家企业老总的难处就可以了解一二。“对于我们这些小规模的汽配企业来说,只能看整车厂的脸色行事,我们给整车厂配套,交货后回款通常都要在三个月以上,而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采购基本不能欠账,每个月都需要充足的流动资金来维持企业的生产。” 他还说,企业资金本来就不足,就很难有后继资金来投资研发和扩大企业的生产,企业成长困难。目前,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多关注的是上市公司、大型国有企业;而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私营企业却得不到及时的资金支持,许多中小零部件企业经常因资金困难而与难得的发展机遇失之交臂。 融资能力不足、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是中小零部件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长期以来,我国汽车工业投资重点放在整车能力的扩张上,零部件投资不足。很多零部件企业因为资金不足所以没有能力投资研发,这样技术就会更加落后,而落后的产品面对世界巨头的竞争就更没有竞争优势,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很不利于自主研发的实施。 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司长王远枝近日表示,发改委正通过调整中小企业产业产品结构,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他说,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需要多条措施并进,如推动缓解贷款难,鼓励商业银行开发更多有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产品,鼓励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出台担保管理办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等。 如何提高企业成长空间 随着技术越来越进步,汽车零部件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国外的零部件企业可能只在某一类产品上有优势,但规模一般都很大,如一个雨刮器厂就能有 1000万只的年生产能力,供货范围则是面向全球。 而我国中小零部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这就要求任何一个零部件企业都必须具有一到两项“精”、“专”技术,要着手塑造自己的拳头产品,而不是全面开花,把精益化战略发展提上日程。 谈到我国中小零部件企业的劣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飞也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产业分工方式不合理。 他分析说,目前国内的汽车产业集团既包括整车企业也包括大量的零部件企业,零部件企业的供货对象大多还是限于本集团的整车企业。这种分工方式就造成企业内部的自制率相当高,与国际上内部自制率比较低的趋势差距较大。而由于供货对象和配套范围单一,也导致零部件企业规模太小、产业集中度低,许多企业只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无法达到成本优势或研发领先所要求的规模。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之中,不仅适应了国内竞争、国际化的挑战,而且已经开始直接参与国际竞争。 “国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我们也逐渐把眼光投向海外市场,但目前靠自己的力量开拓海外渠道,的确对我们来说很艰难。”一家零部件企业的老总告诉记者,但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出口形势也是一片大好,让他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多了一些信心。 从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业的发展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汽车产业格局中,出口的持续增长能力是强大的,去年出口金额已经达到了85亿美元,预计今年能够接近100亿美元,仅今年第一季度出口总额就已经实现了将近25亿美元,增长率已经达到了40%以上。 国际市场的外需成为一个影响零部件工业增长的非常关键的因素,形成了内需和外需共同影响产业发展的局面,而不是前些年主要靠内需拉动增长的模式。它要求我国零部件工业必须实现由依靠国内资源的内循环型产业向国际型产业的转变。同时产业发展政策也必须从单纯的供给向供给、需求双向政策转变。 相信不管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什么变化,只要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能够把握住机遇,适应世界汽车产业调整的需要,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确立好自己的发展战略,那么,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就不仅会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基础,也会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基础。 |